设计模式是面向对象的有用工具,但是编程语言的发展和多种编程范式混合编程的可能,使很多的模式被语言特性取代,或者被其他编程范式解决。
要解决的问题
想象一下,对于某个任务,我们需要支持多种解决方案。而这多种支持就是变化点,为了封装变换点,我们可以采用策略模式。
定义
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,把它们分别封装起来,并且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。
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。
面向对象的方式
UML
如上图所示,
Strategy
接口定义了算法的行为
- 一系列的算法
ConcreteStrategyA
和ConcreteStrategyB
分别实现了该接口
- 策略被包含在一个
Context
中,拥有私有的strategy
实例,从而执行具体的算法行为
- 通常
Context
中还会包含一个setStrategy
方法,从而动态改变策略
代码
首先我们定义一个接口
IStrategy
它要求实现一个名为
calculate
的方法,该方法接受两个 number
类型的参数,最终返回一个 number
类型的值。这里我们定义了两个具体的策略类
AddStrategy
和 SubtractStrategy
,它们都实现了 IStrategy
接口。最终我们来定义
Context
类:类中包含一个私有的成员属性
strategy
,可以通过构造函数赋值,也可以通过 setStrategy
来动态改变。最后 calculate
方法将会代理到具体的策略类上,并执行具体的算法。带上函数式的思考帽
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策略的定义方式:
这里的接口表达的意思是,期望一个类,拥有
calculate
方法,同时方法的签名是 (number, number) -> number
。其实真正想要的,只是里面的这个方法而已,我们大可不必将其放在类里面。可以把接口修改成如下的样子:
这里
IStrategy
表达的意思是,一个函数,类型为 (number, number) -> number
。如有有些不好理解的话,我们可以将其改为 type
:那么相应的策略可以修改为:
这时,
Context
就变成了:只是传入一个函数而已!去掉了类的层层包裹,一个函数就可以清晰明了地解决问题。
由于场景的设定,这里我们就不去将
Context
函数式化了。 完整代码数组的排序算法与策略模式
其实日常编码中,遇到最多的策略模式是排序算法,例如:
在 TypeScript 中,自定义排序策略非常容易,传入一个函数就可以了,我们再来看 Java 的表现:
其中
comparator
是一个实现了 Comparator
接口的类的实例。为了满足类型,需要定义类,然后创建实例对象,非常冗余。总结
策略模式,其目的是使不同算法族变得可控。其方法是将符合统一接口的不同行为的类的实例注入进入。但是如果能使用函数式的方式,其实传一个函数参数,就可以了。
参考
- 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